新闻资讯
通过科学和创新,我们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原理解析
本站 2018-07-22 次浏览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主要有18650电池和软包电池,在电池pack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池的热管理方案。
以下为主流的两种电池热管理方案:
1电池软包热处理
软包电池由于电池的Pack结构特点,决定了可以应用其承载材料作为导热材料,这样以来,也就比较方便的做相应的热处理,加热或制冷,典型的案例是天津和北京的两个客户的案例。 案例设计是利用PTC加热水冷板的方案,实现了电芯的加热和冷却。
软包电池的承载铝板外延伸出了约20-30mm的面积,这部分的铝板垂直接触在水冷板面上,根据环境温度的实际情况,实现热处理。这种系统的优势是,效率比较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主要系统中的管道接头的连接和焊接,以及需要专门的泵来做循环处理的动力,因此这也是目前各个厂家比较纠结的地方。
在软包电池的热处理中,可以借助一些高性能的导热材料,来加强电池和铝板的热扩散能力,如采用石墨片、石墨片+铜箔的方案,可以更好的做实现电池包热扩散的能力(具体的尺寸和pack的设计相关)
218650电芯热处理
由于特斯拉采用的是18650电芯,其液冷的方案也是各个应用厂家在不断改进和尝试应用的,但是这个方案的核心问题是能量密度小,材料的成本液比较高,加工工艺复杂。针对这个状况,新方案利用热管的柱形特性和电芯之间的所形成的一个φ6.5-φ8左右的空间,把热管设计到电芯之间,利用热管的高导热原理,来作为电芯的加热源,经过实际测试,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样的设计,不管是4个电芯还是3个电芯的组合都可以实现中间部位的热量释放,而且不降低模组的电池密度,只是充分利用了电池之间的空间。其原理是,热管对于热的吸收和传导都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