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通过科学和创新,我们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2023-08-08 次浏览
全球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开始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对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都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还可以作为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智能电网,减少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和潮汐发电等对电网的冲击。锂离子动力电池相比其他种类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作温度极大影响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放电容量、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等,因此,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十分重要。
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的重要性
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当电池在低温下使用时,电池的放电性能会显著下降,放电平台明显降低,放电容量明显减小。例如,当温度降至-30℃时,电池的放电容量仅为室温放电容量的87.0%。此外,如果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电池,或者在-40℃的超低温环境中使用,可能会导致电池冻坏,造成永久损害。

同时,如果在低温情况下给动力锂离子电池充电,锂离子可能来不及嵌入石墨负极当中,从而析出在负极表面形成金属锂枝晶,这可能会消耗电池中的可以反复充放电的锂离子,并大幅降低电池容量。而且,金属锂枝晶可能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影响安全性能。
因此,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确保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
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研究进展
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部加热:通过外部设备对电池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其工作温度。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能源,可能会增加电池的体积和成本。
内部加热:通过在电池内部添加加热元件或利用外部电磁场等方式进行加热。这种方法不需要额外的设备,但可能会影响电池的结构和性能。
热管理系统:通过设计电池包和热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的温度控制和加热。该方法需要考虑电池包的结构、散热面积和热阻等因素,但可以实现整体管理和优化。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使用新型材料、优化电池结构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研究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更加高效、可靠、安全和低成本的方法。
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特性
在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特性表现出以下特点:
电池的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都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导致电池的发热量增加。
电池的放电电压整体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导致其可用容量和功率输出都会减小。
在低温充电时,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会下降,充电速度变慢,充电效率降低。
低温环境还可能导致电池的电解液流动性变差,黏度增加,离子电导率下降,进一步限制了电池的性能。
如果电池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可能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低温会加速电池的容量衰减。
因此,为了在低温条件下有效管理和保护锂离子动力电池,需要采取适当的热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外部加热、内部加热、优化电池包设计和热管理系统等。同时,也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热管理方法。
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温度分析
在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温度: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环境温度的降低会导致电池包的温度下降。
电池工作状态: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的热量,这会影响电池包的温度。当电池放电量增加时,电池包的温度可能会升高。
热管理系统:锂离子动力电池包通常会配备热管理系统,以控制电池的温度。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效果会影响电池包的温度。
在进行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温度分析时,可以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数值模拟可以预测电池包的温度分布和变化情况,而实验测试可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分析尤为重要。通过对电池包温度的监测和控制,可以确保电池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防止电池过热或过冷,从而延长电池的寿命。
锂离子动力电池间距对热管理系统的影响
锂离子动力电池间距对热管理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池间距对电池组的温度场分布有影响。随着电池间距的增大,电池组内部的热阻也会增大,导致电池间的温差增大。这可能会对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好地控制电池间的温度分布。
电池间距对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效率有影响。当电池间距较小时,电池组内部的热阻较小,热管理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将热量从电池表面导出,提高热交换效率。而当电池间距较大时,热阻增大,热交换效率可能会降低。
电池间距对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也有影响。对于不同的电池间距,热管理系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散热方式和结构,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锂离子动力电池间距对热管理系统有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以保证电池组的热性能和安全性。
加热棒尺寸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系统的影响
加热棒尺寸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热效率和使用效果上。加热棒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通过加热来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加热棒的尺寸包括长度、直径和功率等参数,这些参数都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和效果。

加热棒的长度和直径会影响其加热面积和热流密度。加热面积越大,加热速度越快,但同时加热棒的成本也会增加。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它反映了加热棒的加热能力。加热棒的功率越大,热流密度越大,加热速度越快,但同时也会增加电池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性。
加热棒的功率和使用环境也会影响加热效果。加热棒的功率越大,加热速度越快,但同时也会增加电池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性。使用环境也会影响加热效果,例如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都会影响加热棒的加热效率。
加热棒尺寸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系统的影响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加热效率、使用效果和经济性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变材料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系统的影响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变材料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保持电池的温度稳定。以下是相变材料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系统的影响:
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在低温环境下,相变材料可以吸收并储存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防止电池过热或过冷,从而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变材料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可以储存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降低电池的成本:一些相变材料的成本较低,可以降低电池的成本。
提高电池的稳定性:相变材料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可以减少电池内部的温度波动,从而提高电池的稳定性。
相变材料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电池要求,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并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以达到最佳的低温热管理效果。
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低温管理系统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低温管理系统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低温管理系统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影响:
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低温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加热等方式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降低充电时间。
降低电池的内部损耗: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内部损耗增加,这会降低电池的有效容量和功率输出。低温管理系统可以保持电池的工作温度,降低内部损耗,提高电池的有效容量和功率输出。
保护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可能会受到过充、过放等损害。低温管理系统可以监测电池的温度和状态,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止电池受到损害。
提高电池的寿命: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低温管理系统可以优化电池的工作环境,降低电池的老化和损坏风险,提高电池的寿命。
低温管理系统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电池要求,设计合理的低温管理系统,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低温管理系统的的必要性
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低温管理系统是必要的。这是因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通常在0℃以上,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通过低温管理系统,可以优化电池的工作环境,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低温管理系统可以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接受能力。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下降,充电速度变慢,充电效率降低。通过低温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加热或其他方式的环境改善,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缩短充电时间。
低温管理系统可以降低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内部损耗。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内部损耗增加,有效容量和功率输出降低。通过低温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加热或其他方式的环境改善,可以降低内部损耗,提高有效容量和功率输出。
低温管理系统还可以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必要的保护。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可能会受到过充、过放等损害。通过低温管理系统的温度和状态监测,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止电池受到损害。
低温管理系统还可以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低温管理系统的优化控制,可以降低电池的老化和损坏风险,提高电池的寿命。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低温管理系统是必要的,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保护电池并延长其寿命。
低温环境下保温材料的选取和物性参数分析
以下的表格总结了保温材料的选取和物性参数分析的要点:
参数 | 分析 |
保温性能 | 选择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以保持设备温度稳定和减少能源损失 |
耐低温性能 | 选择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的材料,能够适应低温环境 |
抗冻性能 | 选择抗冻性能强的材料,能够在寒冷气候下保持稳定性能 |
物理化学性能 | 选择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
导热系数 | 选取导热系数较低的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传导损失 |
密度 | 选取密度较低的保温材料,以减轻设备重量和便于安装维护 |
吸水率 | 选取吸水率较低的保温材料,以保持材料保温性能和减少能源损失 |
耐久性 | 考虑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以保证长期稳定使用 |
低温环境下保温材料的性能对比
材料 | 特点 | 保温性能 | 耐候性能 | 成本 | 易获取性 |
聚苯乙烯泡沫板 | 轻质、易碎,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 略有下降,但保持稳定 | 好 | 低 | 好 |
聚酯泡沫板 | 轻质、易碎,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 略有下降,但保持稳定 | 好 | 低 | 好 |
酚醛泡沫材料 | 高分子有机硬质泡沫产品,具有轻质、防火、遇明火不燃烧、无烟、无毒、无滴落等优点,使用温度范围广,能在低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保温性能 | 保持稳定 | 好 | 中等 | 中等 |
气凝胶 | 新型保温材料,具有极佳的隔热性能和较高的弹性 | 略有下降,但保持稳定 | 好 | 高 | 中等 |
电池热失控风险与德耐隆复合材料的应对策略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热失控风险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热量积聚过多,导致温度过高,从而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在使用锂离子电池时尤为突出,因为锂离子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失控。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德耐隆Telite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德耐隆Telite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强度、耐火、复合性能出色的保温材料,由二氧化硅和陶瓷纤维毡组成。这种材料具有低密度、低导热率、耐高温、防火阻燃等优秀性能,相比其他保温材料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都表现出色,尤其适合高温环境下的保温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德耐隆Telite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电池热管理中。它能够有效地减少电池内部的热量聚集,降低电池温度,从而降低热失控的风险。同时,这种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火焰的蔓延和扩大,进一步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德耐隆Telite复合材料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热管理提供了一种优秀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热失控风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德耐隆Telite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结论与展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的加剧,全球各国正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对中国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还可以作为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智能电网,减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发电等对电网的冲击。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在20℃至40℃之间,电池之间温差不超过5℃。为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热管理系统至关重要。本文选用18650圆柱形三元锂电池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内部基本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和产热理论。参照文献中的实验条件和数据结果,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的生热模型进行了验证。
为研究低温热管理系统的影响因素,本文建立了5×5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和独立性验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PCM和电加热棒耦合的低温热管理系统,并研究了不同电池间距、电加热棒尺寸、相变材料、电加热棒功率和不同种类保温材料对系统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放电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优化电池包的设计和管理系统,可以改善放电性能和安全性。
相变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提高电池的工作温度,降低内部损耗,提高有效容量和功率输出。
保温材料的选取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应选择具有优良保温性能、耐低温性能、抗冻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保温材料。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技术,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放电性能和安全性。
相变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管理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
保温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将会不断推进,未来可以出现更多具有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易获取的保温材料,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