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通过科学和创新,我们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满足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解决电车起火唯一途径”的固态电池,好像要来了
潇湘晨报 2022-08-29 次浏览
近期,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让电池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失控起火之后,多地继而发生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事故。
多名专家向记者介绍,“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等现象,根本还是源于动力电池热管理失控,动力电池在过冲、挤压等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热管理失控”。
关于动力电池起火,行业不少观点认为,“固态电池是解决起火问题的唯一途径”。目前,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均已表示在动力电池领域布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凡介绍,固态电池是解决安全性和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向和技术。他称:“有机电解液是电车起火爆炸的罪魁祸首,而固态电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没有起火燃烧爆炸的隐患,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电车起火
尽管林志颖特斯拉事故起火的结果尚未公布,但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位于车辆底部的电池包,在事故发生产生了撞击变形导致内部短路,可能是导致车辆起火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表示,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有三种主要热失控机理,第一种是隔膜刺穿导致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第二种是高比能量电池正极析释活性氧,析氧密度随着比能量提升在不断下降。第三种是负极析活性锂,是快充或过充引起的。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人士陈超向记者介绍,“现在很多电动车都会强调车身结构对电池包的保护,也有相应技术解决充电时过冲的问题。不过,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车辆底部,电池撞击到尖锐物体时的穿刺变形,依然是电车在当前无法绕开的难题”。
早在去年10月19日,针对新能源车自燃问题,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就提及,要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要求企业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能力,并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
不过,要更好地解决动力电池起火的问题,似乎还要从动力电池的电芯结构上出发。由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的固态电池,正成为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及新能源车企在关注的方向。
固态电池要来还有点早
蔚来2021年初就宣布要在其新车ET7中搭载150kWh半固态电池,实现1000公里续航里程。为其提供半固态电池的是有中科院物理所背景的“北京卫蓝”,成立于2016年。除北京卫蓝外,清陶能源、太蓝新能源、高能时代、恩力动力等数十家初创固态电池公司也先后获得融资,这些公司多数都只有量产计划。
不过光有技术路线是不行的,一个产业的兴起,还需要商业验证。除蔚来汽车外,动力电池公司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及锂电池材料供应商赣锋锂业都宣布在2022年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等电池巨头均未明确宣布固态电池的计划。
新能源智能商用车行业的一位市场负责人徐俨岩告诉记者,“固态电池大部分都还在提出技术路线阶段,想要实现真正落地还很难,关键是更改技术路线还需要高额的投入。甚至部分企业在以‘新概念’的形式来宣传,颇有一些当初提石墨烯电池的风格”。他还补充道,“我们近期也与多家动力电池车企负责人沟通过,预计未来几年,液态电池仍然是行业中最主流的产品”。
在动力电池行业从业多年的一位王星(化名)向记者介绍,目前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在布局固态电池技术,不久前赣锋锂业就在江西投入了一批固态电池的运营车辆,但是这些都属于电池企业这些上游企业的技术验证阶段。动力电池路线的更改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海量的数据来验证其安全性以及商业可行性。
重要的是,技术路线的更换的成本非常高,固态电池要想实现商业化,只有那些超大型车企愿意投身其中才有可能实现,光靠几个创业企业很难。
王星还表示,“固态电池从理论上确实可以让电池更加安全,不过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还是在走半固态电池入场,想要实现固态电池商用、大规模装车,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